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電鍍廢水的治理工藝是比較成熟的工藝。通常含CN-、鉻及重金屬廢水應分別進行處理,處理后的出水再混合達標排放。然而目前大部分小型電鍍企業廢水雖屬混合排放,但廢水中既含有CN-、Cr6+,又含有Cu2+、Zn2+等重金屬離子,CN-化物可以與CN-、Zn2+、Cr6+等重金屬離子生成穩定性極好的絡合物,目前采用在堿性介質中進行的治理工藝,工藝比較成熟,排水非常清澈。但在破CN-后再測重金屬離子,會發現Cu2+、Zn2+的含量依然遠大于國家規定的標準,即使把pH值調到大于10也是如此,而且CN-化物本身的濃度亦超標。因此,采用傳統的廢水處理工藝,無法實現達標排放目標,必須改變治理工藝。
針對中、小型電鍍行業的生產工藝和排水水質,經上述分析,擬采用微電解的方法破壞原水中絡合物的分子結構,達到易于破CN-和把Cr6+轉換為Cr3+的目的。即把傳統治理工藝的堿性氯化法破CN-和氫氧化物沉淀處理工藝,改為密閉式酸性氯化法破CN-處理工藝,增加內電解技術設備,加強廢水的預處理。因內電解過程中,電極反應產物具有高的化學活性,其中新生態的Fe2+能與廢水中眾多污染物組分發生氧化還原作用。因廢水中的CN-在酸性條件下有生成HCN氣體的危險,所以整個反應均在密閉罐中進行。